自主性学习 Wiki
Advertisement

叙事手法- 伏笔和照应[]

伏笔,指的是作者在文章的前部分先带出后部分将要出现的事物,引起读者兴趣,同时也使事物看起来更自然、合理。

照应,指的是在文章后半部对文章前部分的内容作回应,使文章结构更强,突出文章的主题,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前因后果。最常见的例子是文章的首尾呼应。

2013-伏笔和照应

2013-伏笔和照应















示例1[]

中二(上)第六课:《枣核》第一至第三段

动身到美国之前,一位老朋友来信,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。我问他有什么用途,他却不肯说

从机场出来,只见他早已在大厅等候了。拥抱之后,他就急切地问我:“带来了吗?”我赶紧拿出一个小布袋交给他。他小心翼翼地倒出那几颗枣核,托在掌心,似乎比珍珠还要贵重

我问起枣核的用途,他故作神秘地说:“等会儿就明白啦。”他当年的那股调皮劲又流露无遗。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1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1
















示例1分析[]

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伏笔。朋友要他带东西到美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,然而作者在文章前部分先后三次提及枣核的用途时,以“他却不肯说”、“似乎比珍珠还要贵重”、“他故作神秘”等作伏笔,带出后部分讲述的故事,即老朋友试种枣树以解思乡情意。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1分析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1分析

















示例2[]

中二(上)第一课:《开关之间》第一段及第八段

第一段

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体谅与关怀,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,更加优雅

    ''第八段

我想,此时此刻,车上的人都应该为此感到欣慰。多么天真的孩童,多么机智的母亲!他们的对话听起来平淡无奇,却化解了矛盾和尴尬,把温馨与和谐带给了周围的人。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2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2
















示例2分析[]

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伏笔和照应的手法,文章前部分带出主题“多一些体谅与关怀,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”的想法,并在文章最后一段对文章前部分的想法作回应,指出“母子的对话化解了矛盾和尴尬,把温馨与和谐带给了周围的人”,使文章首尾呼应,结构更强,突出文章的主题。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2分析

2013-伏笔和照应-示例2分析
















摩拳擦掌小任务[]

下文部分有哪些伏笔? 请完成作文,并为它加上合适的结尾作照应。

上学念书,最喜欢就是跟同学一起玩耍,最不喜欢的就是是考试的时候。“天呀,怎么可能一下子把东西都记进脑子里呢!”我抱怨地说。姐姐一面听,一面会心微笑着说: “小善,等到有一天你长大了,要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工作,到时你想珍惜读书的日子已来不及了。”我一直记住姐姐的这一句话,但我不怎么理解,有什么比考试背书更可怕的呢?

随着我渐渐长大,我的“考试可怕论”并没有随日子而改变。有趣的是,我遇到更多不同的师长,他们一谈到这个话题,也会告诉我姐姐说过的那一句话:“要是有天你出社会做事,你会明白学校生活多幸福。”

Advertisement